关于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18-11-09 15:16 来源: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
访问:
字号: 默认 超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促进行业应用,强化安全保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有效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着力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二)基本原则。

遵循规律,创新驱动。遵循工业演进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加强科研攻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进技术创新、产业突破、平台构建、生态打造。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法规标准、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放发展,安全可靠。发挥工业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优势,促进工业体系开放式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各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坚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手段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统筹实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部署良性互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协同发展,区域布局协调有序。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形成1—2家具备较强实力、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面向特定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创新示范项目,推动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低信息化构建成本。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能力,引导企业提升自身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到2025年,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形成1家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备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技术产业体系构建及融合应用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网络基础。

1.推动企业内外部网络建设。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网络需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骨干网络。推动软件定义网络(SDN)、边缘计算、IPv6等新型网络技术在企业内外部网络的部署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内部网络的IP(互联网协议)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推广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新型工业网络在企业生产区域的部署,推动新型智能网关应用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在工业领域规模化部署,加快提升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加强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

2.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积极在我市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产业化应用模式探索,利用标识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准对接,以及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专栏1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行动

改造工业企业内外网。加快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打造高水平全光网城市。支持工业企业以IPv6、虚拟专用网络(VPN)、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等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内网,以IPv6、软件定义网络(SDN)以及新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改造工业企业外网。在5G研究中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网络技术试验,协同推进5G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部署。鼓励电信运营商提升专网速率,简化接入申请程序,在原网络资费标准的基础上,对工业企业再给予优惠。

建设标识解析节点。争取在我市建设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和公共递归解析节点。

 

(二)打造平台体系。

1.培育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院校研究机构及行业组织等加强合作,发挥在工业技术软件化、网络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牵头或联合建设1-2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特定行业和产业集聚区,支持龙头企业或行业联盟建设10个左右面向特定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行业和区域内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2.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与企业和研发创新机构合作,集中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有效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软件资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资源,加快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开发模块化、低成本、快部署的应用服务和工业APP,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3.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化“企业上云”行动,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通过按需付费的模式,使用平台通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降低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重点推动5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围绕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

 

 专栏2 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

在工业企业实施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改造基础上,将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作为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升级版”,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分阶段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2018年,围绕企业关注的成本、效率、品质等问题,推动相关业务系统上云。通过工业互联网提供模块化、低成本、快部署的工具和手段,重点解决企业信息化部署成本、生产效率、经营成本、产品品质等问题,推动企业广泛“上云上平台”。重点推动100家工业企业依托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2019年,围绕企业内部打破信息孤岛的目标,推动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通过数据集成共享,实现企业内部互联互通、高效协同、提质增效。重点推动200家工业企业依托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2020年,围绕企业之间的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协同的目标,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以及生产设备和产品“上云上平台”。通过设备互联、人机互动、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制造能力精准交易,促进供应链企业高效协同。重点推动200家工业企业依托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三)加强产业支撑。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撑。支持时间敏感网络、确定性网络、低功耗工业无线网络等新型网络互联技术研究,加快5G、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支持IPv6等技术攻关,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和探索。

2.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芯片、智能网关、智能传感和控制、工业安全等软硬件厂商,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支持研发设计工具和运营管理软件加速云化改造,开发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集中突破一批高性能网络、智能模块、智能联网装备、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产品,形成一批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3.推进产业创新,打造标准体系。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资源,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技术协同研发、试验测试、产业孵化、标准制定、评估咨询等创新服务。鼓励以骨干工业互联网企业为龙头建立标准联盟,制定发布一批团体标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积极推动相关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人工智能、软件定义、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的标准化,加快构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专栏3 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供给能力提升行动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业互联网专题)”。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等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搭建技术测试验证系统,支持技术、产品试验验证。

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研发推广关键智能网联装备,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形成一系列具备联网、计算、优化功能的新型智能装备。开发工业大数据分析软件,聚焦重点领域,围绕生产流程优化、质量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等应用场景,开发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软件,实现产业化部署。

 

(四)开展应用示范。

1.打造行业示范。支持制造业企业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打造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电子信息、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药、高端化工、先进材料、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加强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内外部的应用,强化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建设企业级平台和行业性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等制造业新模式,形成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通用解决方案。

2.创建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聚集区和园区所在地政府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创建3个左右市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示范基地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制造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水平,促进基地整体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支持产业基础好、规模大的园区、大数据产业聚集区等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专栏4 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行动

从制造业企业、产业集群和园区切入,以示范为牵引,探索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路径。

实施标杆示范培育工程。支持制造业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重点打造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级平台在满足自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需要的同时向外开放输出能力,逐步形成行业性平台,从龙头企业对供应链企业的订单拉动入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升级,促进产业链高效、高质协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分行业予以大力推广。打造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实施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工程。支持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从企业制造能力共享、质量溯源和账期可控等行业共性需求入手,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内企业整体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对重点基地,市区县联合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打造3个左右市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市各地快速复制推广。

 

(五)完善生态体系。

1.构建创新服务体系。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资源,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高端研究机构合作,探索建设济南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协同研发、测试验证、数据利用、交流合作、咨询评估、创业孵化等公共创新服务载体。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信息通信企业,建设开源社区,提供良好开发环境,共享开源技术、代码和开发工具。

2.构建应用服务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推动平台商、服务商与制造企业精准对接,加快面向工业具体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落地实施。依托平台商、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信息、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产业大数据信息,以及专业咨询、线上线下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3.构建企业协同发展体系。成立济南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共同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化、试点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促进不同领域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多领域融合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各类主体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推广,鼓励将工业互联网与业务流程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变革有机结合。

 

 专栏5 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培育行动

   打造“济南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围绕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区块链产业化、下一代网络、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及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培育一批与行业结合紧密、具备较强实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形成市区县共建共享、目录动态调整、资源池企业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

  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创新资源,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以及有关成果的共创共享,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和普及。

 

(六)强化安全保障。

1.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能力。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白名单”服务机制,对各类服务的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数据安全等开展评估和抽查。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隐患排查、攻击发现、应急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通过安全审查、检测评估、安全检查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2.提升重点行业安全防护能力。选取重点行业典型企业,开展工业自动化控制安全试点。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机制,市、区县联动开展重点行业工业自动化控制安全检查、风险评估等,落实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3.发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重点支持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领域技术研发,推动攻击防护、漏洞挖掘、入侵发现、态势感知、安全审计、可信芯片等安全产品开发应用。积极发挥相关产业联盟的引导作用,整合行业资源,鼓励联盟单位创新服务模式,提供风险预警、运行维护、咨询分析、诊断评估、检测认证等服务。

 

 专栏6 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和防护处置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评估平台、工业互联网靶场等。

  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白名单”服务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具有国家级授权资质的信息安全测评机构,对平台商和服务商统一开展安全评估和抽查,根据评估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安全可信白名单。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撑。

突出工业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等规划中作为重点内容,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十大千亿产业、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等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和项目建设。重点支持跨行业跨领域以及面向特定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建设典型示范应用工程,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鼓励济南市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

(二)强化人才培育。

聚集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人才实训基地等各方力量,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应用创新型人才以及复合型领军人才。在“泰山学者”、“5150”等人才计划中,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和应用创新型人才给予倾斜。通过加大在居留、住房、医疗、托老、配偶工作、子女入学、政府荣誉表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济创新创业。建立济南市工业互联网专家智库,打造具有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的高端咨询人才队伍。

(三)优化制度环境。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清理制约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打破应用环节壁垒,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产品应用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工作开展。

(四)推进交流合作。

支持市内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开展跨领域、全产业链的紧密协作,鼓励国内外企业来济投资、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支持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平台、服务等本地化和国际化。鼓励与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机构加强沟通,针对技术、应用、管理、发展动态等重大问题开展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工业互联网标准规范和国际规则。

 

 

 

                  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11月6日

 

 

 

分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