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三季度重点任务进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10-10 10:42 来源:市工信局办公室
访问:
字号: 默认 超大

填报时间:2021.10.10

序号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

时间

节点任务

进展情况

1

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集成电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三季度

按照《济南市加快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牵头产业链工作情况持续推进。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各级重点项目名单,兑现各类扶持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项目征集工作,遴选2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项目。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积极培育5G创新融合应用,打造5G发展新业态。

1-6月份,全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51亿元,同比增长20%。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的云洲平台(IBP)在城市大脑项目中的应用、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供应链大数据运营平台、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基于大数据的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山东乾云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网信安全大数据服务平台等4个示范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并根据相关文件兑现扶持政策。

2021年3月11日组织开展全市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项目征集工作,经各区县推荐和企业自主申报,共征集项目55个。我局依规对申报项目初审,并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和企业实地测评,最终遴选出遴选2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项目和10个储备项目,涵盖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解析、平台、安全四大领域。

加快5G网络建设,截至目前新建完成5G基站设施6004个,累计建设2.2万余个,实现主城区连续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7月,根据前期征集5G应用需求84个,按批次开展解决方案征集,根据第一批25个5G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征集解决方案81个。

2

推动软件名城提档升级,着力提高软件产品供给能力。

三季度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展行业资质认证及软件著作权登记。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各级重点项目名单。兑现各类扶持政策措施。

2021年度我市企业获得CMMI资质86个,ISO270001资质111个,ITSS资质75个。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CMMI、ITSS、ISO27001等278个项目。拟定软件业政策扶持资金7692.45万元。

3

建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发挥系统集成、整机厂商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基础软硬件自主创新能力,巩固扩大中间件、数据库、信息安全软件产品优势。

三季度

推动出台市级信创发展指导意见,谋划建设信创产业载体。

制定信创产业扶持政策细则,协调历下区明湖产业园打造信创基地。

4

壮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加快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智慧新能源整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吸引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强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配套产业。

三季度

配合高新区推动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

积极配合高新区,协调自规、环保等部门完善审批手续,加快推进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

5

积极推进中国氢谷建设,加快吸引一批创新平台、龙头企业、示范应用项目落地。

三季度

积极协调规划、环保、住建等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我市加氢站布局建设。

韩仓加氢站手续基本完成,泰钢加氢母站正在加快办理中。

6

推动智能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激光装备、核电装备、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扩规提质,全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三季度

完成首台套技术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单项冠军等项目认定工作。

已完成首台套技术装备及核心零部件认定工作,并推荐我市49家企业申报省单项冠军。

7

鼓励引导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推动美妆产业做大做强。

三季度

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研究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推动美妆产业做大做强。

做好与华熙生物、福瑞达生物等龙头企业的对接,以政策为引导,推动美妆产业向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医疗服务和保健领域发展。

8

推动莱钢优化升级,加快钢铁“特精高”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延伸,打造精品钢产业集群。

三季度

建成投产1#3800立方米高炉;继续建设陶家岭2×120t炼钢工程。

2×480m2烧结机:已建设完成并投产;1#3800m3高炉:高炉本体已封顶,炉内砌筑已完成,高炉本体总管、冷却壁集水管安装完成,炉顶设备调试完成,具备烘炉条件,正在进行联动调试准备工作,1#-4#热风炉炉内砌筑、设备调试已完成,具备烘炉条件;出铁场风口平台浇筑完成,正在进行北侧彩板封闭。

陶家岭区转炉连铸系统:转炉基础、部分厂房基础、立柱、塔楼、主控楼主体部分施工已完成,旋流井浇筑施工已完成, 1#、2#转炉推炉已完成,1#连铸机平台浇筑完成,正在进行1#连铸机辊道等设备安装;2#连铸机主机设备区正在浇筑混凝土。

9

依托泰山钢铁等骨干企业,培育不锈钢产业生态圈。支持鲁银新材料等粉末冶金龙头企业扩规提质,大力发展3D打印粉、高速钢粉等高端产品。

三季度

积极推荐新材料生产企业申报山东省首批次新材料产品保险补偿。

积极推荐我市17个新材料项目申报山东省首批次产品保险项目补偿。

10

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等特色产业,加大战略前沿材料研发力度,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

三季度

推动战略前沿材料研发力度,积极推荐企业申报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

积极推荐我市17个新材料项目申报山东省首批次产品保险项目补偿。

11

大力实施工业投资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增长20%以上。

三季度

对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重点项目进行调整,抓好“四个一批”技改项目调度服务。

建立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通过对项目的跟踪和梳理,将山东重工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项目、玫德集团年产20万吨智能化高端液体管道工厂建设项目、国舜绿建低碳和钢智能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等项目新纳入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中,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按季度定期对“四个一批”技改项目进行调度,对其中存在要素保障需求的项目进行精准服务。

12

划定工业用地保障红线,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优化标准厂房、新型产业发展用地政策。

三季度

编制工业用地控制红线,更好发挥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作用。完成企业评价分类工作,并结合实际出台差别化政策。

已形成《济南工业保障红线(工业控制线)划定》初步方案,并征求各区县意见;形成《关于新型产业发展用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省定五项主要指标(单位用地税收、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低于70%的原则,经部门数据采集、企业核实确认、综合评价分类和结果公示、公布等环节,已完成2021年1966家规模以上、1566家占地3亩以上规模以下企业评价分类工作;出台了针对A类企业的差别化电价补贴政策,长清区、高新区出台了对A类企业的奖励政策。

13

实施绿色智造工程,新增绿色工厂30家。

三季度

修改济南市绿色工厂认定管理办法。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要求,国家绿色发展节能标准正在更新升级,待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修改完善后再对济南市绿色工厂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修改。

14

强化“济企通”服务功能,提升政策匹配效能和覆盖企业广度深度。

三季度

开展“送政策进园区”活动,组织开展惠企政策公益培训。

走进济南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济阳区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园、山东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业企业“上规入库”政策宣讲。

15

深化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

三季度

落实《济南市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和培育服务型制造企业和平台建设。

积极落实《济南市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实施方案》,目前已经获批省级服务型示范制造企业9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2家,省获批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16

做大做优工业设计产业,建设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支持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加快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世界影响力的专业设计机构、工业设计大师,打响“济南设计”品牌。

三季度

组织工业设计产业人才交流活动,引进培育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组织济南市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区和壹典集团等骨干企业举办了7场创新设计沙龙活动,16批次面向企业的工业设计宣传和培训,培训人员1280多人次;同时引进北京和深圳等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30多人,提升我市工业设计的专业水平。

17

新建5G基站1万个,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实现规模化商用和行业场景化应用。

三季度

强化沟通协调,加大公共资源开放力度,积极对接各电信运营企业、广电公司、铁塔公司,推进建设5G基站设施2000处,建立“月简报”制度,定期调度有关工作开展情况,落实三个清单,助推5G网络深度覆盖。积极培育更多5G融合应用,加快推广5G在各领域各场景融合应用,打造5G发展新业态。

三季度新建5G基站设施2581个,累计建设完成6004个,坚持按照“月调度”机制,定期统计基站建设进展情况。按照工作要求,开展2021年关于深入落实电价优惠和公共资源开放专项活动,优化基站建设环境,进一步加快5G基站建设。                                

7月份根据前期征集5G应用需求84个,按批次开展解决方案征集,根据第一批25个5G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征集解决方案81个;7月份组织评审出2021年度市工业发展扶持5G产业试点示范项目17个,对入选单位进行资金奖励。

18

积极推进IPv6规模应用,提升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

三季度

积极协调对接各电信运营企业、定期调度IPv6应用推进情况,持续推进我市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

各电信运营企业已全量完成网络端设备的IPV6的升级改造,持续推进网络终端设备的IPv6部署。

19

推动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落地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确定性网络。

三季度

将先期研究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进入济南,与相关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并进行试点技改工作。

对全市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进行梳理,共提报18个需求场景供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开展技术落地应用;同时,组织泰山钢铁、济南二机床等重点企业与研究院开展业务对接。

20

加快建设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申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

三季度

协调推进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

2021年9月2日我局组织专家对“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方案已通过评审。

21

加快重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争取更多区域性和行业系统数据中心落地。

三季度

按照《济南市绿色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要求,指导配合做好重点大数据中心规划建设工作,支持并落实国家、省有关数据中心政策措施。

按照《济南市绿色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规划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大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高效高质量发展。

22

推动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推进数据、算力、场景、平台开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5%。

三季度

完善《数字济南产业


“十四五“规划》;谋划中国(济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峰会。

修改完善《数字济南“十四五“规划》,并已开始征求部门意见;9月10日,2021中国(济南)数字经济高端峰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23

着力打造“中国算谷”,推进超算产业化发展,加快算谷科技园和产业园建设,构建完善的数字产业生态。

三季度

制定中国算谷品牌运营工作方案,协调推进算谷科技园和产业园建设。

进一步优化算谷运营公司架构,多次研究运营具体事宜,形成工作方案;算谷科技园和产业园已开工建设。

24

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双区”建设,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岛,加快建设华为三大创新中心、百度“一基地两平台三中心”,实施应用示范项目40个,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三季度

与上下游重点企业开展常态化联络,推介有关政策,开展精准招商工作。持续开展华为三个创新中心工作宣传推广。兑现服务资源财政补贴。落实人工智能岛建设资金、选址等事宜,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岛建设工作。组织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

正积极配合产业转型升级处和上海数库梳理制作我市工信领域链主企业电子版资料,待完善后将积极围绕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引资工作;现有梳理出企业已建立常态化联络沟通机制。

组织华为三个创新中心参加全市技改“双千”、区县专题宣讲等活动,目前已服务50多家企业和高校。

印发《创新中心资金管理办法》和《服务资源管理办法》,保障资金合理合规兑现。

修改完善山东(济南)人工智能岛建设方案,完成建设项目选址和资金测算。

举办济南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专题培训班,有关市直部门、局相关处室,各区县(功能区)和经济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人工智能产业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以及重点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等共60人参加了培训班。

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面向全市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第二批)32个,征集解决方案(第二批)32个,并组织专场对接。

25

建设运营好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开放生态聚合能力。

三季度

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体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集中展示和线下体验,增强企业对于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知度。

持续引导我市省级产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企业和应用企业接入浪潮云洲平台;引导浪潮与山东(章丘区)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支持浪潮与医合药(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汇芯源技术(济南)有限公司分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致函中国信通院,建议支持二级节点建设;举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培训工作会议,邀请浪潮作为企业代表做企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使用案例分享。

26

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上云企业突破5万家,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项目20个。

三季度

开展2021年济南市星级上云企业征集工作,做好遴选。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项目征集工作,遴选2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项目。

向各区县下达年度企业上云完成目标;发布了2021年度星级上云企业申报通知,组织各区县进行申报。

组织开展全市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项目征集工作,最终遴选出2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项目和10个储备项目,涵盖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解析、平台、安全四大领域。

27

建立健全政企会商机制,继续发挥12345接诉即办平台作用,完善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和精准落实工作机制。

三季度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按照服务企业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及企业家提出的困难问题,确保事项按时办结率100%。

进一步发挥“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企业诉求统一受理窗口作用,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近千件,办结率100%。

28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家培训质效,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三季度

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打造“工信名家讲堂”企业家培训阵地,不断提升企业家培训质效,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水平。

组织71次培训活动,其中5期线下,66期线上直播培训,培训企业5000家次。

 


分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