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助力产业发展
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以模式创新、路径创新为着力点,加快培育电、油、气、网协同互济的千亿产业集群、“龙头+专精特新”垂直整合的百亿企业方阵,建设成为全市能源企业总部发展的制高点和山东新能源产业升级的策源地。
1.“产城融合+分类集聚”,打造复合型产业集群新模式。构建“1+4”总体发展框架,围绕“1”个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核心,根据产业关联度,全域分类布局“总、硬、软、教”四大功能区,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打破封闭式园区界限和条块分割的园区管理格局,依托国网山东电力等总部企业,在核心城区建设总部引领区(总);依托山东电力设备、西门子等工业企业,在白马山、党家片区建设装备制造区(硬);依托华润电投、鲁软数科等各类服务型企业,在二环南路科创带建设集聚核心区(软);联合山东电力学院等高校,在兴隆片区建设产教融合区(教)。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以山东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社区,形成人才、产业和要素集聚,促进产业要素与城市功能协同发展。
2.“产业联盟+开放场景”,蹚出精准化产业集聚新路径。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高端论坛、产业对接等系列活动,组建产业联盟,吸引了包括中电建等5家中国500强企业在内的145家会员单位,推动分布式能源、清洁能源、智慧能源管理等应用场景向联盟企业开放,招引了英集动力等20余家联盟内科技型能源企业快速集聚,从根源上破解了能源系统相对封闭、招商难的困境。
3.“能源要素+数字赋能”,构建融合型产业应用新场景。以数字技术为能源要素赋能,以能源数字化反哺数字企业,构建能源要素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2021年引进的山东中油兴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加油站数字化转型,建设油、气、电一体化无人“绿岛”加油站,单站年销售收入6000万以上。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辖区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搭建物联网卡智慧运营平台,运用大数据对全省电力物联网卡进行精细化管理,短时间内产值突破3.5亿,为通信运营商增加业务收入7000余万。集聚区已吸引未来智能、德能物联等10余家数字能源企业,5年内有望产值突破1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