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5607983059/2025-00233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市工信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1-17成文日期:2025-01-17
标题
关于警惕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行稳致远的建议建议者
申红人大建议领域
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承办单位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答复时间
2025-01-17答复内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方兴未艾。济南市抢抓机遇,前瞻布局,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产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和有效应对,可能会对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作为人大代表,我建议警惕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加强产能规划与调控、推动产业链群式发展、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继续拓展市场空间等措施,推动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一、背景(一)政策推动下的产业高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如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免费停车等,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身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济南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地方配套政策,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一方面重汽等本地车企加大投资转型力度,另一方面,吉利、比亚迪等知名品牌,也看中了济南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纷纷在济南布局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了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快速扩张。作为济南市重点打造的10个标志性产业链群之一,现已形成从芯片、车灯、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生产到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条。不仅有中国重汽、吉利、比亚迪、临工重机、弗迪电池等“千亿级”“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链龙头企业,还有萨博、豪瑞通、豪驰等多家专用车领域“小巨人”。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00多家。1—11月,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8%,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0万辆。中国重汽重卡累计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全国“双第一”。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车在济南下线。根据规划目标,2025年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二)市场需求的阶段性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消费者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凭借其节能环保、动力强劲、智能化程度高等优势,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本轮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之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根据统计数据,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13.4亿元,同比增长19.3%,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37.3%,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了7.0个百分点。同时,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公交车、环卫车等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一)产能扩张迅猛,消费增速有所减缓近年来,从全国来看,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迅猛。济南市也在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今年,比亚迪年产新能源整车突破36万辆。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不过增速有所放缓。根据统计公报,2023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83.3%,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比重10.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从2024年1-11月份统计数据看,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13.4亿元,同比增长19.3%,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37.3%,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了7.0个百分点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在提高,不过整体增速有所减弱。(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增大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价格战的持续上演,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生存压力巨大,退出市场。产业格局不断调整。当然,除了价格以外,核心技术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方面。而目前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筑牢护城河,以技术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市场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支持。然而,济南市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充电桩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在老旧小区、偏远地区,充电桩的覆盖率低,导致消费者在充电时面临“找桩难”“充电难”的问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不仅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三、建议(一)加强产能规划与调控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产能监测与预警机制。对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能情况以及市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综合性的动态分析、交叉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产能评估指标体系,及时掌握各企业的产能建设进度、产能利用率等关键数据,对产能过剩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阶段精准的规划。结合济南市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产能规划。明确各阶段的产能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合理引导企业的产能布局和投资方向。(二)推动产业链群式发展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产学研融合,攻克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核心技术难题。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升级,提高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依托济南市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和产业协同,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充电桩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充电桩的位置,提高充电桩的覆盖率,统筹公共桩和私人桩的布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加快推进充电技术创新,提高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提升充电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对电池回收利用的监管。通过建立电池回收网络,实现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和集中处理。鼓励企业开展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提高电池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四)继续拓展市场空间去年济南市获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抓住试点机遇,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继续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继续实施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刺激消费需求。同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