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稳增长 聚力抓项目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挑大梁
2月26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举行“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全力稳增长 聚力抓项目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挑大梁”为主题,介绍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有关情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兴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耿汝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磊出席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赵民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上,魏斌首先介绍了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过去一年,全市工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释潜力、强动能、优环境,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工业运行稳中向好、量质齐升,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3%,居全省第2位。产业结构实现新突破,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成为引领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项目建设全线提速、成效显著,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扎实推进技改“双千工程”,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95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3%;建立产业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分级、分类、分期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全市招强引优项目落地17个,居全市产业主管部门第1位。数字经济持续领跑、优势稳固,在全省率先出台《济南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数字生态总指数居全国第8、全省第1。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856亿元,工业软件研究院成功揭牌;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加快提升。新增省级产业大脑、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工赋百景”项目共计77个。成功入选全国5G应用“扬帆之城”、5G-A网络商用城市;智能算力达到3877PFlops。产业能级向新攀高、加快跃升,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达到338家,优质企业数量突破8500家,居全省首位;省级以上产业集群总数达到37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支撑有力,牵头组建广州工控、工业母机、新型显示、工业模具、粉末冶金5个产业小组,发展合力加速凝聚;出台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政策文件,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举办产销衔接活动85场,有效助力企业拓市场、稳增长。
魏斌表示,2025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强省会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一是持续筑牢工业“压舱石”,坚决扛牢稳增长责任。强化运行监测调度,推动重点在建项目加快投产达效,开展产销衔接和供需对接活动400场以上,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二是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持续塑强现代化工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深化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筑牢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实施技术突破、主体培育、应用推广、生态建设四大工程,加速未来产业布局起势。三是全力以赴抓项目,积极培育新增量、积蓄新动能。狠抓项目谋划储备,年内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全力招引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对上争取,最大程度争取“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资金支持。四是推动“三化”协同发展,全面释放实数融合效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演进升级,力争智能算力规模突破5000P。五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创优市场主体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梳理完善重点产业链群,综合运用资金奖补、股权投资、专项债券等多种政策工具,打好政策“组合拳”,统筹抓好五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提升项目建设质效,魏斌指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认真落实“四抓四提升”的要求,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强链补链、未来产业重点赛道等三个方向,抓实项目谋划储备,进一步提升项目谋划的科学性和精准度;积极推进以链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并购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打法,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强化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和政策资金支持,为工业稳增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张兴利围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回答记者提问,表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把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强化运行监测服务,指导各区和重点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和山东省加力扩围增量政策,围绕重点支柱行业“一业一策”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逐一对接重点企业,谋划稳供应、促配套、拓市场的具体办法。积极推动产销衔接和供需对接,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下乡等活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全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耿汝年围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回答记者提问,表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按照“123”思路,即以《济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这1个文件为抓手,深化“工赋泉城”和“AI泉城赋能”2大专项行动,从点、线、面3个层次,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革新与重塑发展,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超过70%、90%。
徐磊围绕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回答记者提问,表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优化提升优质中小企业三级培育体系,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各类优质企业1000家以上,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精准对接、融通合作、资源共享,全年计划举办供需对接活动400余场,形成一批重要合作成果,服务大中小企业1万家次以上。持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一张网建设、融资服务体系、五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能力。